Top
首页 > 正文

改革专利考评机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主要原因是,专利制度缺少对专利质量指标的考核,以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作为关键绩效指标,而未对专利实施、专利引用和PCT专利等质量指标提出明确要求。
发布时间:2020-01-15 15:10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朱杰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成果产业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3.2万件,稳居世界第一。但在专利成果转化上,2018年,我国发明专利实施率为48.6%,降到近十年最低,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2.3%,降到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专利制度缺少对专利质量指标的考核,以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作为关键绩效指标,而未对专利实施、专利引用和PCT专利等质量指标提出明确要求。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考核机制下,很多企业和研发人员为了资质申请和业绩评定而“制造”专利,导致大量“垃圾专利”的产出,降低了我国专利的整体质量水平和转化率。

为此,我们建议:改革专利考评制度,引导专利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一是改革创新成果考核评价机制,降低专利数量在高校院所科研水平、企业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和产业化率,调动企业和个人创造高价值专利的积极性。二是逐步取消各级政府以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奖励政策,实现社会资源与专利数量脱钩,增加高价值专利奖励项目,引导专利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

朱杰,管理学硕士,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规划、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
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