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1.0%,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的月度最低点。其中,生产资料PPI已连续十个月未出现增长,3月份下降1.2%,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PPI由平转降,下降0.2%。
从生产资料看,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上游行业PPI分别下降3.5%和2.7%,降幅均扩大1个百分点以上,是拖累工业PPI下行的主要因素;加工工业下降0.5%,降幅相对较小。由于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走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原油、钢材、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产品价格显著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3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四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67个百分点。
从生活资料看,食品类、衣着类、一般日用品类、耐用消费品类价格环比降幅均在0.1%-0.3%之间,呈现稳中趋降态势。主要是由于国内疫情冲击下,市场对消费品需求减弱,同时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品供给水平快速提升,叠加市场消化前期库存等因素,终端需求的回升慢于供给的回升速度,供求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凸显,导致消费品价格也面临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
预计短期内,海外疫情难以控制,国内也将保持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国工业品供需不平衡局面可能会加剧。一方面,出口需求将一定程度减弱,出口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国内产业链也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部分产业链可能出现断裂风险,一些产品会出现供需不平衡加剧,产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上半年工业品价格将延续通缩态势。但下半年,伴随逆周期政策发力带动需求回升,海外产业链逐步恢复,PPI环比增速将有所好转,开始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受上半年拖累,全年工业品价格仍将小幅负增长,工业企业的投资和效益水平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张文会,统计学硕士。主要从事工业经济运行及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研究。